原本以為故事場景總該是移動到上海了吧?? 還沒??!!!!!!!
由於博士導遊此人乃遊記中之”靈魂人物”也!
他的行為與事蹟實在是太酷了,我不願意剪掉他的任何戲份!
在北京的最後一晚突然又增加了一個約會!!
某某設計院院長剛好人在北京,所以博士導遊約在某飯店一樓的咖啡座會面。
見到設計院院長本人,聽不太懂大人們在講啥~
總之,大人們,就一定是講大事嘛?
聽到什麼在做太陽能電站XX計劃~
幾個億、幾個億~(又是在那邊億來億去)
設計院院長又說到,過幾天會回上海。
博士導遊馬上說:「喔!我們明天就剛好會去上海!那我們可再約見面、拜訪您!」
設計院院長也聊到他有痛風症頭。
博士導遊又立馬說:「喔!我有個朋友在開發痛風藥丸!你要不要也來投資?他有給我們痛風藥丸!拿來給你試試!」
博士導遊又說我及夫君兩個年輕人沒有痛風,所以要我們的那兩罐痛風藥丸貢獻出來給設計院院長。但是當時我們的痛風藥丸沒有帶在身上,所以博士導遊說到上海的時後再當面送給他。
博士導遊您老是要這樣慷別人的慨!我們是也沒差啊!
反正,我們是也真的沒痛風症頭啦!
送出去是沒差啦~
談了一下子之後,就與設計院院長拜別~
博士導遊又說要帶我們兩人去吃晚餐~
此時倒八眼二奶又出現了,想必,今晚不是吃得那麼寒酸了~
博士導遊說:「讓你們兩個見識見識一下什麼是巴西燒烤吃到飽!」
令人害怕……。
凡是他的台詞只要提到“讓你們見識見識一下XXX!”
我們的腦中已經在潛意識自動先打問號了~
接著,來到了水臭臭有腐屍味的咖啡廳的同一棟大樓。
不同層的餐廳。
場地是很大啦沒錯啦。裡面是很多人沒錯啦。是好熱鬧沒錯啦。
裡面很喧嘩很吵鬧啦。
到處都是buffet自助餐,看起來是好多東西啦。
雖然大部份的東西都是自助式,不過像各種肉串主食的東西則是要另外向服務生點餐,
不管選了什麼,服務生都要來現場削各式的肉到客人的盤子上。
我們終於選了個位子坐了下來,眼見旁邊座位上有一大群學生在此聚餐,他們在吵鬧抗議說服務生太久沒來!動不動就是叫你們經理出來!
後來真的是經理也跑出來道歉了~
我心想,這些學生很猛啊!
如果,你們可以把這種精神也拿來抗議自由民主不足和薪水太低,或是拿來推翻政府………………。
接著,服務生也來我們的座位上點餐了,menu上有一堆肉類可以挑選~
正當夫君在看menu的時後,
博士導遊說:「不必挑了!服務生!麻煩你menu上面的菜所有全部都來一份!」
博士導遊在吃到飽餐廳那氣魄轉變為好像一附大爺的樣子~
夫君曰:「痾~可是這樣太多了。我們吃不下這麼多……。」
博士導遊說:「不管啦!不用看了!全部都來一份!」
吃個一陣子,夫君又吃不下了,有一點點愁悵感,但只有我能感應的到。
經過前面這麼多事情,我大概知道他心裡又是怎麼想的。
況且,長期待在歐洲於是體質纖弱的夫君原本就有廣場不耐症,凡是人多、吵雜、令人眼花撩亂的地方,他特別容易不爽或發脾氣、身體不舒服……。
現場必定是在忍耐~
眼看~
倒八眼二奶明明就瘦成那樣,卻超會吃,可以把東西都吃光,不知平常是餓多久?
回到飯店,夫君忍不住說了,他看到喝飲料的塑膠杯,杯子還濕濕的就一大堆拿出來給人用,每個客人拿到的杯子也都還是濕濕的,覺得很噁心~
整個地板也是被拖得濕濕滑滑的,覺得很噁心~
在德國的生活環境一定要乾燥啊!
而且他們真的很龜毛,連浴室用完都無法接受濕濕的!何況是餐廳!
所以啊,我平常都一直勸夫君要多多培養鈍感力【註】,這樣子,看到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會開心一點啊~
如果說有的人的專長是靈媒、陰楊眼、或風水師,一進去某個空間可以感應到靈或鬼的存在~有陰陽眼的人動不動就會看到鬼,那樣的人生沒有鈍感力【註】,其實好像活得也不是很快樂耶~
那麼我想夫君的專長應該是感應溼度及臭度的敏銳度~
(只是這種專長以後到底可以拿來幹嘛用?
有聽說過品酒師、香水師的行業,可是我從沒聽說過有品臭師、臭水師!)
好啦!北京之旅的故事終於講完了!
明天真的真的要飛上海了!
(待續)
【註】鈍感力
渡邊淳一的《鈍感力》強調的「鈍感」類似近年倡導的「慢生活」,不同是「鈍感」秉承日本傳統文化,充滿事前的計算,有目的地學習一種生活力量,跟「慢生活」崇尚自然以然的生活態度有所不同。《鈍感力》使人想起日本的園藝與藝妓,是悉心戮力經營後的傑作。
作者以很大篇幅解說「鈍感力」的培養,如何能讓人生活得輕鬆自在,健康快樂。並囊括身體各部位與器官,從循環系統、消化系統到五官,提出擁有「鈍感力」,血液因此會流暢,腸胃適應力會增強,神經能獲得鬆弛,睡眠質素、抵抗力與抗癌指數得到提升。
「鈍感力」同樣能改善人際關系,不論工作伙伴、親友、戀人與夫妻相處時,「鈍感力」都能發揮正面作用。作者認為矛盾衝突可以從容不迫去處理,敏感性格是感情破滅的導火線,多着重對方的優點,才能容易維繫感情生活。
作者認為女人的「鈍感力」比男人強,顛覆女人是敏感動物的鞏固觀感。作者用女性承受分娩痛楚的能力、出血的負荷量與耐寒能力為論據,證明女性能忍受的痛閾、失血負荷量與保暖度都比男性高,生存能力比男人持久與強大。
最後,作者認為“母愛集鈍感力之大成”,指出女性經過分娩的疼痛生出孩子,產生的母愛令女性的包容力無可限量,可以原諒不能原諒的事,這是「鈍感力」的原點。
「鈍
感」一詞,驟眼看難被接受,給人遲鈍、木訥的負面印象,推翻「敏感的人」比「鈍感的人」優秀的觀念。當今社會競爭激烈、生活節奏急速,人際關系複雜,過分
謹小慎微,凡事看得過重,只會自尋煩惱,適當運用「鈍感力」,能讓自己輕鬆點,相比激進、張揚與剛硬,確實更能在現代社會中生存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